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宁夏日报周刊 -> 民生周刊
老有所欢是健康长寿致胜法宝
2019-10-30 06:43:13   
2019-10-30 06:43:13    来源:宁夏日报

  究竟是“老了,不中用了”,还是“家有一老,如有一宝”?前者源于“老有所烦”“老有所患”,后者源于“老有所欢”“老而尽欢”。前者会成为自己和家人的冲突源与压力源,后者则可以享着清福做家里的“圣诞老人”。

  “我父母退休了,偶尔能听到他们长吁短叹。我特别想让他们安心享清福,可我该怎么做呢?”透过读者小丁的这封来信,我看到了她的孝心。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新的年龄划分法,65岁进入老年期。小丁的父母刚刚退休,还处于中年期。虽然他们的身体状况不至于如老人那般视觉退化、听力下降、味嗅觉逐渐迟钝,但由于社会地位的改变、经济资源的锐减,使得他们产生不同程度的失落、焦躁、自卑,以及孤独感。而对于老年人而言,身体频繁发布的老化信号或慢病预警,使其身体和情绪都会更差一些。

  儿女究竟要怎样做,才是老人真正需要的?

 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,认为人类的需求是阶层性的,底层的生存需要、安全需要满足了,才会向上需求更高一层动机的满足,如爱和归属的需要、尊重的需要,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。但老年人的动机与需求却是相反的。老年人不会在意衣食住行,他们更渴求子女能真正地关心他、尊重他、爱他、让他爱,让他觉得还是这个家的一分子。当然,老年人最希望的是达成自我实现。只是,绝大多数老年人被既存的家庭关系所牵绊,把子孙的成就当作自己的成就。如果家人不参与老人的意见,也不能及时地给予爱和尊重,那么这些目标的达成就微乎其微。所以,年轻人对父母的孝养,不在于好吃好喝给钱花,也不在于听话顺从不对抗,而是在真的爱与尊重的基础上,帮助老人将“自我实现”的目标指向自己,去主动地完成自己的“人生任务”。

  按照发展心理学的研究,老年期的任务有三:主动照顾好自己的身体,主动发展新角色,主动创造健康的心理卫生。

  在主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方面,建议子女给老人搭建渠道,了解身体是如何老化的,十大器官系统会退化到什么程度,老年人易发的疾病有哪些,各种病症如何判定等等。了解了身体的规律,就可以做到科学预防,更不会因为未知而恐惧,而忌讳就医。同时,要帮助老人掌握适合自己的、科学的运动方式,除了早上到公园做运动,还要给老人机会去操持家务、分担家事、照料家人,这是老人保持体能的最佳舞台。此外,建议老人多参与唱歌跳舞的活动。唱歌可以让老年人喉肌有力,提高肺活量,增强神经传导速度和记忆力;跳舞可以提升老年人的旋律感、节奏感,以及全身肌肉骨骼的整合运动。不论是广场舞、合唱团还是好友娱乐,都可在生理上起到整合性预防保健的作用,并且经由歌词与旋律抒发感情。当然了,还要建立正确的饮食习惯:高锌、低盐、低糖、低胆固醇、均衡营养与充足的水分,让健康的身心有安顿之处。

  在角色上,退休时不得不解除职场权力,退休后也要主动做好家中的权力交接,将其“交棒”给子女。当老年人能够绝对地、彻底地放弃权利欲,家居生活的冲突会减少50%。甚至,老年人可以让自己成为“圣诞老人”,专门与人为善,而不去指责批判,不给亲人施加压力,通过调适自己的生活形态,让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老人。

  忙碌一生之后,老年人可以在唯一在没有外在责任的情况下去“实现自我”。虽然体能变弱,但可以慢慢行事;虽然直接的经济资源变少,但积累的人脉与环境资源却非常丰富;老年人可以在盘点既有资源的现状下,清除权力欲,清除非自己能力所及的事物的忧虑。然后,去抉择为谁而活、为何而活,再继以行为的实践,才能真正在退休之后“享清福”。

  最后,构建正确的生死观,是老年人健康长寿的“制胜法宝”。知道生死不由人,人所能决定的只有活的方式。“老有所欢”,才有能力去对抗既存的危机,才有能力去完成任务。

  按照老年人的“三春式”生涯规划,0岁-64岁为第一春,65岁-74岁为第二春,75岁之后为第三春。老年人需要明晰:无论自己是否满意,第一春已经结束;第二春刚刚开始,必须及时把握;只要第二春的日子过得好,还会赚到第三春,而且自己有多努力,第三春就有多长。愿小丁的父母、愿我们身边的老人,都能够享受自己的第二春,延长自己的第三春。

  (李静: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,银川市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)

【编辑】:赵虎
【责任编辑】:李静